
反硝化作用,由于曝氣生物濾池中存在厭氧和兼性微生物,使得反硝化得以進行。Pujol[ 8 ]研究認為,反硝化最好采用外加碳源的辦法,在最佳濾速為10 ~ 15 m /h 時, 脫氮能力可達到100%。Pujol等還比較了前置反硝化和后置反硝化的優劣,認為反硝化過程應采用上向流的進水方式進行。Chen等[研究生物過濾反應器與活性污泥反應器以及流化床的反硝化特性時,發現在不同水力條件下,反應器內微生物種群會發生一定的變化,但優勢種群———桿菌屬基本穩定。
另外,曝氣生物濾池獨特的空間梯度分布特征及運行特點使其具備了一定的短程硝化反硝化能力,曝氣生物濾池采用粒狀顆粒作為過濾和生物氧化的介質和載體,在整體上和每一單元填料表面所附著生物膜中都存在著基質和溶解氧的濃度梯度分布,這為各種不同生態類型的微生物在生物膜內不同部位占據優勢生態位提供了條件。Puzava等在曝氣生物濾池一體化硝化反硝化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他們通過調整曝氣量將反應器內的溶解氧濃度控制在015~3 mg/L,從而控制溶解氧不擴散到生物膜內部,實現同步硝化反硝化。中試結果表明,通過實時曝氣,即使將曝氣量降低50% ,也可達到同樣的處理效果。顯然,曝氣生物濾池的硝化,反硝化能力已經得到了很好的實踐驗證,對去除污水中氨氮的技術發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根據廢水中氨氮濃度的不同,可將廢水分為3類:高濃度氨氮廢水(NH3-N>500mg/l),中等濃度氨氮廢水(NH3-N:50-500mg/l),低濃度氨氮廢水(NH3-N<50mg/l)。然而高濃度的氨氮廢水對微生物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制約了生化法對其的處理應用和效果,同時會降低生化系統對有機污染物的降解效率,從而導致處理出水難以達到要求。
故本工程的關鍵之一在于氨氮的去除,去除氨氮的主要方法有:物理法、化學法、生物法。物理法含反滲透、蒸餾、土壤灌溉等處理技術;化學法含離子交換、氨吹脫、折點加氯、焚燒、化學沉淀、催化裂解、電滲析、電化學等處理技術;生物法含藻類養殖、生物硝化、固定化生物技術等處理技術。目前比較實用的方法有:折點加氯法、選擇性離子交換法、氨吹脫法、生物法以及化學沉淀法。
折點氯化法是將氯氣或次氯酸鈉通入廢水中將廢水中的NH3-N氧化成N2的化學脫氮工藝。當氯氣通入廢水中達到某一點時水中游離氯含量最低,氨的濃度降為零。當氯氣通入量超過該點時,水中的游離氯就會增多。因此該點稱為折點,該狀態下的氯化稱為折點氯化。處理氨氮污水所需的實際氯氣量取決于溫度、pH值及氨氮濃度。氧化每克氨氮需要9~10mg氯氣。pH值在6~7時為最佳反應區間,接觸時間為0.5~2小時。
上一篇:廢水處理的工藝流程如何選擇
下一篇:污水處理中常用的生物菌劑治理